\
一、父母善良、祖传信佛 
  请佛会长俗姓赵,名文斌,系山西省神池县利民塞人,生于1917年冬月,兄弟五人,行列第二。其父早年受过儒释 道文化教育,勤奋纯朴,以农为业,敦信佛教,每日点香拜佛,农闲时读诵佛经,有时为周围邻居宣说“止恶行善"道理,其语言贴 近生活,通俗易懂,因此在当地颇为受人尊敬。会长生活在这样一个气氛浓郁的佛教家庭,自幼受到父亲言传身教,对佛教因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遂萌发舍俗之心,日日随父拜佛诵经,信心因而不断增进。 
  二、立志学佛、童贞人道 
  会长自幼孝顺父母,尊师爱友。他生性敏于思虑,沉默少言。 因怀有“与佛生欢喜,心常欲出家"之愿,遂于1931年夏天十四岁投奔山西宁武县南关千佛寺,依永太老和尚 出家,法名请佛,号宽。随师学习早晚课诵,练习唱会和敲打法器等仪规,渐次向上,并到五台山东台顶参学,寻找名师,探求佛理真谛。
  1935年春天,十八岁的他来到大同圆通寺受具足,参与经 论佛事,自学佛学基本知识,善根因之不断深化、增长。 
  三、得遇明师、常随不舍 
  1935年2月间,能海上师由四川来五台山广济茅蓬,讲解《基本三学》,《比丘日诵》和《比丘戒本》等。时求法心 切的请佛比丘亦来茅蓬(在结夏前夕)讨单听讲,如获至宝甘 露难得法昧,昕而不舍,欢喜信受。1936年4月,广济茅蓬礼请能海上师为住持。为常住 人员讲《菩提次策科颂》、《比丘戒集颂》等。其时来茅蓬听讲学法者共四十余人,一般听众无数。能海上师以慧眼决择“行持有素者”,亲领念《大威德十三尊仪规》及《五字其言仪规》 等,还率领他们亲近菩萨顶扎隆利嘛,随讲《现证庄严论》等。在这“行持有素者"中就有品学兼优的青年比丘:先学、照通、请佛三人。而常随师学,数十年如一日,不相违远,助师 宏法,绍隆佛种的就是吉祥律寺慧灯堂上七名法子中的前三名:定慧、定解、定度。先学(定慧和尚)会办事,善理寺务法务;照通(定解和 尚)中气足,嗓子好,举腔率众念经;请佛(定度和尚)稳重少言,善于思虑,专司后勤事务。他们三人如鼎之三足,随能海上师 辗转南北,创办道场,开篷传戒,讲经宏法,在绍隆佛种的过程中起了骨干作用。 
  1937年春能海上师应太原海子边佛教会长力空和尚、省主席赵载文、居士李晓峰等邀请到太原讲经。上述先学,照 通和请佛即随上师步行,沿途集中“念经修法”,并应四众弟 子挽面,即在太原安居。讲《生起次第》,听者众多,盛况空前。 
  由于时局动荡“七七事变"发生,能海上师慧眼观之“回 五台不可能”,只得“回向觅地”,以为道场。请佛会长即随师经武汉抵川,往文殊院协助上师举办法会,讲《仁玉护国经》,《 菩提道次策》等。 
  1937年秋天,随师接管成都南郊近慈寺,在汉地修建 第一座藏传黄密刚道场。殿字重工,尉然壮观。会长在近慈寺担任知客,负责对外接待工作;在传戒期间任引礼师和尊证 阿者黎。他平易近人,诲之不倦,赢得上师满意,新戒恭敬。 
  1943年会长遵命随师赴绵竹开办西山云悟寺静修道场,为金刚院上座师提供闭关专研件工余听上师译讲《大威德生圆次第秘密伽陀》等一系列重要修法仪规。因而在此闭关、静修多年。在金刚院诸师中,素以“多闻、善思、密行” 著称,深受上师器重关注。 
  在静修期间,自己垦植蔬菜,栽培庄稼,上山砍柴,背水买米,生活非常幽静,淡薄,清苦。若非“行持有素者”,则断断不成。由此可知请佛会长“修功与德行”非同常人可比。
  1952年会长与先学、照通上座师等,应清定法师之邀,到上海金刚道场参加和平法会,听讲《普贤行愿品颂解》及《 生圆次第全部》;

2014 五台山佛教协会

晋ICP备14005504号

© 2014-2016 五台山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dmin@wtsfj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