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4-11-24∵2
  • 作者:蒋坚永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与以往相比,佛教所处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佛教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借此机会,结合五台山的佛教工作,就佛教健康发展问题,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爱国爱教,大力弘扬优良传统
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一贯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佛教徒一贯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佛教不断向前的一面旗帜。五台山的塔院寺就有这样一段佳话,在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塔院寺的方丈为了保护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专门腾出方丈院让毛主席下榻。就在不久前,塔院寺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昨天我们还专门到寺院看了毛主席路居馆,并参加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挂牌仪式。此外,五台山万佛阁的常青法师参加过抗美援朝,殊像寺的圣忠法师参加过解放太原的战斗。“念佛不忘救国”,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总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是中国佛教的独特品格。当前,全国人民都在团结一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佛教界也应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继续弘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感恩报恩、尊重包容、文明和谐等优良传统,利用自身优势做出积极贡献。
五台山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汉语系、藏语系佛教寺庙共处一山,显密皆备,宗派众多,不但在汉语系佛教中具有崇高地位,而且在藏语系佛教中也有着广泛影响。弘扬佛教优良传统,五台山要特别注意藏汉民族之间、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之间的团结,谨防境外分裂主义势力利用藏语系佛教、利用五台山,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
二、倡导清净之风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清净”思想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六根清净、自性清净、一念清净、清净庄严,佛教界经常使用“清净”这个词。佛学大辞典给“清净”的定义是:远离恶行的过失,远离烦恼的污染。佛门本是清净之地,僧人本应念得住经,坐得住禅,沉得住气,吃得住苦。当前,应着力正本清源,倡导清净之风,加强自身建设,对于佛教健康发展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传印长老在去年的一次讲话中说:“从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看,佛教自身建设的好坏是决定佛教兴衰存亡的根本内因。”“能否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归结于佛教自身建设的开展与深化。”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平”,没有清净之心,也就谈不上信仰建设,谈不上道风建设;没有清净的行为,僧人也就称不上合格的僧人,更谈不上人才;没有清净的僧团,教制建设、组织建设也就无从开展。作为僧人,就要具足正信,勤修三学,遵守戒规,严肃道风,时刻保持内心和行为的清净,以觉悟人生、净化人心。
当前,要通过学经用经、讲经交流等多种形式,在佛教界形成一种倡导清净之风的良好氛围,继续高举“以戒为师”的旗帜,以此推动佛教自身建设。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讲经交流会,已经连续成功办了三届。实践证明,这是佛教界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和途径,得到了广大佛教徒的拥护,应继续办下去,并要逐步探索在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宣传效果方面有所创新,更好地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三、争创和谐寺院,不断加强寺院管理 
寺院是僧尼学习、修行、生活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同时也是僧尼联系信教群众的主要场所,寺院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佛教能否健康发展。自2008年开始,国家宗教局制定了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实施意见。创建活动开展3年来,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和佛教界的一致拥护和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开展创建活动是加强寺院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方式,需要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关于创建和谐寺院,加强寺院管理,我想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寺院民主管理。组织建设是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民主管理则是组织建设的重要前提。佛教在过去历史的发展中,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清规仪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丛林制度。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以来,随着各地佛教寺院的恢复,各地在继承和健全传统丛林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民主管理,有些寺院还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作为寺院的决策和执行机构。但在有些地区、有些寺院,目前还存在着事实上的家长制、宗法制,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问题还比较严重。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佛协制定发布了《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对加强寺院民主管理做出了制度性规定。各地寺院一定要按照规约的要求,对不符合民主管理方向的各项制度进行改进,对不符合民主管理方向的现象予以纠正,决不能让封建宗法制、家长制在现代社会死灰复燃。
二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和基础性建设。制度性建设和基础性建设关系到寺院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要完善寺院管理的各种办法和规则,搞好机制性建设,推动寺院规范化管理,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特别要加强人员、财务、大型教务活动的管理,严格按照《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配合宗教部门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可遵、有章可循。
三要注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创建活动开展过程中,山西省佛教界特别是五台山佛教界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和带头作用。
四、发挥佛协作用,管理建设好名山佛教
目前,我国在海内外比较有影响的寺院,有相当一部分坐落在大中城市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和信仰的原因,还有很多寺院集中在同一座名山,特别是以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佛教四大名山为代表,形成了中国佛教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信仰格局。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名山佛教的管理问题也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寺院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往往还是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在同时发挥宗教功能、文化功能和旅游功能的情况下,难免会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此外,佛教名山大多庙宇林立、寺院众多,五台山有近50座寺院,这么多寺院共处一山,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由这个组织来统一协调各方面事务,解决佛教界自身存在问题,保护佛教界合法权益,这个组织就是佛教协会。
名山佛教究竟如何管理?如何发挥佛教协会的作用?确实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当前四大名山佛教协会的管理体制总体来讲是好的,各具特色,但也都存在一个发挥作用不够的问题,在发挥宏观决策、规划协调、督促检查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要继续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实行民主协商,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密切联系信教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真正发挥作用的工作实体,成为联系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
五台山作为佛教名山之首,理应起到表率作用。要以发挥佛协作用为主轴,探索名山佛教好的管理模式,把五台山佛教管理好。目前,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五台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利用自身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佛教界自然责无旁贷。但同时也要注意,僧要像僧,庙要像庙,不能把寺院搞得一片商业化气息。同时,对于那些假冒佛教强买强卖、借佛敛财的行为,对于某些组织干预佛教界内部事务的情况,佛教界也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为国家社会服务,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自古以来,佛教就奉行知恩报恩、慈悲济世、无我利他,就有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国家社会的优良传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圆融更新,从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赵朴老系统阐述了人间佛教思想,号召佛教界“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其实质也是主张新时代的佛教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五台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名刹林立,信众广泛,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应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五台山佛乐团近些年在进行五台山佛乐典籍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现在五台山佛乐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佛教界要继续努力阐释和弘扬佛教教义、佛教伦理和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要继续引导广大信众积极从事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要继续探索服务社会的方式和途径,参与社会救助,兴办公益慈善事业;要利用好五台山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影响,选好题目,整合资源,继续深入推进与港澳台和海外佛教界的联谊与合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加强国际友好交流多做贡献。

2014 五台山佛教协会

晋ICP备14005504号

© 2014-2016 五台山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dmin@wtsfj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