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佛教在线
  • 发布日期:2014-12-01∵2
  • 作者:刘泽鸣
梦中八万三千回,单枪匹马今日归。竹林寺中品竹叶,清凉山下话清凉。
——写在前面    
五台山简介: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忻州市五台县。因由五座主峰环抱而得名。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师利菩萨之道场。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因其夏季气候宜人、清凉无比故古时又称为“清凉山”。盛夏之时香客游客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有言曰:“人生之美,不是美在她的如愿以偿,而是美在她的阴差阳错”。大抵是这般殊胜的缘由,我也因此在今年盛夏与佛国五台山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题记    
缘·生
\
第九届五台山“清凉之旅”夏令营通知书
至今学佛八年有余,乍一听来时间不短但这八年来苦于学业忙碌、升学压力故平时很少潜心学习,更没有什么机缘亲近大师。正值大一暑假这一难得时机本打算去南阳桐柏河南佛教学院参加短期禅修但直到五月也没有任何消息,终究思想一转便上网去找找其他地方的类似活动。最初找到了台湾星云法师道场——佛光山国际青年生命禅学营,看了看内容很是诱人。不巧大陆地区报名已经截止,便打消了这个念头。随后又在人人上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章,在文章中看到了五台山“清凉之旅”活动,心想既然是佛国圣地必然和其他地方大不相同,便毫不犹豫的点开链接阅读了简介,下载了报名表认认真真填写后发给了报名主管达云法师。不出所料,不久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怀着淡淡的欣喜和些许希冀一边打工一边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就在我阳历20岁生日这天,结束了暑假兼职的第二日,夜晚独自一人背着包坐上了前往山西的列车。即便在踏上火车最后一刻母亲还依旧对这个活动怀着质疑态度,唯恐我被传销集团利用或成为某家山西黑煤窑的俘虏,我开玩笑地回了她一句:“大不了混成个煤老板回来”,现在想来还常常忍俊不禁。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

缘·起
\
(图:我们的行堂组 从左至右——吴肇光、陈鹏、苗冬青、魏静轩、叶臣、刘泽鸣,大师兄暂缺)
火车如一条游龙在“表里山河”中游动,穿梭于巍巍太行的险谷峻岭。伴着邻卧大叔的鼾声一溜烟就蹿到了太原。早上八点多从太原东客站转乘大巴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行。终于在经过了4个半小时的颠簸来到了五台山景区门口。正当我询问司机路线之时,一哥们从身后叫住了我。正好他也来参加这次活动,竟已是第三次了。攀谈之后才知他是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现留校任教。看似貌不惊人,但思想至深至广溢于言表。因此后来被我们几个都尊称为大师兄。在大师兄这个“五台通”的带领下我顺利地来到了此次活动的主办地——大圣竹林寺。连绵的群山和写意的祥云相映成趣,竹林寺在群山环抱之下就好像是母亲怀里的娇婴。站在大殿前的广场,西看余晖落日,东看云卷云舒,再吹着其他地方此时根本少有的凉风,时间真的好像静止了一样。此情此景还谈什么烦恼、执着?通通化为浮云任尔东西。
本以为来这里的大多都是些退了休的中老年居士,没成想上至五六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儿童在此都能找到。大家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操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的经历,但都是因为相同的信仰或同样的爱好缘聚于此。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在你身边的某位可能就是公司老板、公务员、重点大学的学生、教授或国外名校的高材生......无论年龄、性别都是以师兄弟相称。虽然住的是一屋子近百人的大寮房(寝室)也根本没有什么带锁的柜子,尽管什么苹果手机、iPad电脑甚至是价值十万元的高档相机随意摆放也没有谁会担心东西被盗,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根本没人会这么做,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品的善良也更是源于来此的大多数人对信仰的坚持远高于单纯对物质的渴望。你我都像一家人一样,因此常常会听见“多吃点”,“冷不冷”,“我帮你”,“我来吧”诸如上述温暖的话。见面时一句“阿弥陀佛”就代表了所有祝福与问候。就算寺庙里的大狼狗都不比别处的威风,总是摆出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终究是因缘和合,我们一群人不知怎地就走到了一起。邻床山东大学的姚老师、交大的大师兄、南京大学刚毕业的静轩、上师大刚刚直研的叶臣、中央财经的陈鹏、学建筑的肇光、学法律的冬青、思想成熟的姚宇同、外号“宝玉”的小胖,谦虚亲和的交大数学博士王师兄、九岁就皈依的上铺德慧、还有跟我一样热爱巴萨的程岩......每个人就好像认识一样,一开始就打破了惯有的隔阂。正应了那句话——人生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久别重逢。
我们六七人毛遂自荐(其实刚开始是大师兄鼓动,不好拒绝,哈哈)成了五观堂(斋堂)堂主义波法师的行堂小组,直属于义心法师帐下。第一次行堂真的有些不适,一手拎着一大桶食物一手还得拿着大勺掂量着量,所以几趟下来手臂几乎石化。但熟能生巧,两三次后便轻车熟路了。每天每顿为别人服务慢慢的,后来也竟成了习惯,所以每当看到大家在行堂过后说声谢谢,或斋饭、药石后饱食而去就觉得是对自己劳动成果最大的慰藉。
每日和师兄弟们身处其中,即便什么不做,在这片和谐的佛国脚下也很清凉。这清凉不只是体感的清凉......
缘·落
\
塔院寺大白塔
五台山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寺庙殿宇星罗棋布,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鼎盛时期拥有128座寺庙,现存47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僧俗两众随处可见,佛教氛围十分浓厚。因为还未开营,所以我们就利用短暂的时间寻访各大古迹名胜。前几日依旧是在大师兄的带领之下乘坐着景区公交前往。 
先来到的是普化寺,寺庙虽不大,但古迹保留非常完整,几乎都是古建的,此寺水陆法会尤为出名......塔院寺位于五台山风景区中心台怀镇,此寺有两座塔:释迦牟尼舍利塔和文殊发塔。其中大白塔则作为五台山的旅游象征广为流传......镇海寺则是一所黄教寺院,传说为顺治皇帝出家之地,其实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寺内的许愿树和章嘉大师肉身舍利塔,看着信众们口念咒语绕塔三匝不自觉的也会产生一种对信仰的敬畏......普寿寺高大巍峨的大雄宝殿也使在场的所有人叹为观止......龙泉寺是杨家将的家庙,寺门口的石牌坊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雕”,由89条蛟龙盘附其上,伸爪昂首,活灵活现,无不令人赞叹有佳......我们怀着恭敬之心瞻仰着每一座寺庙,顶礼着每一尊佛像。外人看来好像我们是在参拜着什么神明,其实拜的是“自性弥陀”。所谓的佛菩萨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神灵,只是我们的老师、学长罢了。
午饭前我们又来到广济茅蓬——碧山寺蹭饭吃。给客堂师父打了声招呼,到了点便跟进了五观堂。虽同是素斋但相比竹林寺确实要美味许多,至今难以忘怀。寺内最令我欣赏的还是她的结缘流通处。在那里佛教典籍众多,几乎涵盖了大多数修学层次,涵盖至广、书数之多不禁令我赞叹。然而这些都是免费的,捐多捐少也都是随缘。其实碧山寺的这一景也正是整座五台山甚至是世间绝大多数佛教寺院的影射,因为她们本就是学习的场所。手持信手拈来的佛典殊不知当初是用多少西行高僧、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手中卷字字凝万难!”
置身于古代与现代的交汇处,忽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短暂。青山流水依旧在,殿堂庙宇也依旧不减当年风采,但僧人和游客却换了一茬又一茬。宇宙间没有什么是绝对永恒的,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如果非要说有那也只是因果规律罢了。正如净空老法师所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白蛇传》中小青在剧终之时更是感叹到:“世人不信因果,因果又何曾饶过谁”? 
缘·灭
\
中佛协副会长、山西省佛协会长、碧山寺方丈、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法师与本文作者合影
早晚课还是要上的,每日凌晨四点多便伴着打板声悻悻地爬起,五点准时上殿,不过时间一长也习以为常了 。早斋过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妙江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碧山寺方丈、竹林寺住持)多把众贤能弟子从各地召集过来给我们上课或组织各类活动,有研究生有博士生甚至还有博士后,还有一位法师任教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专程从英国赶来。虽都为出家之人但讲的不止是出世之法。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妙趣横生,都是用最简洁的言语来阐述佛法种种思想。所以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见世俗人眼中古板教条仅仅是吃斋念佛的和尚。如若是碰上大和尚开示那就要打起12分精神,那一口浓重的山西普通话着实令我们非本地人难以捉摸,不过还好,有时配有专职翻译,有时便把语录编印成册分发下去。大和尚的一句话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把简单之事变复杂了就是凡夫,把复杂之事变简单就是圣人”。在座的听众有信佛的,有不信佛的,有老年人,也有小孩都是用着一颗尊敬而谦虚的心来聆听。因为此地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
每日三餐也都是规规矩矩。早中饭被称为早斋和午斋,晚饭被称为药石,虽都是素食但品种丰富、营养均衡、十足美味,十天下来顿顿饱食、运动也不多我还竟瘦了6斤,不仅是我其他兄弟也是如此。饭菜都是由大寮(寺院厨房)师父和义工们提前准备好,摆好碗筷,等大家统一入座后再开始由我们行堂组逐个打饭。打饭和吃饭中间禁止说话(止语),每次行堂也都会行上三遍,根据不同需求按规定食客们也应做出不同手势,比如小的(少的)、大的(多的)、稀的、干的、一半等等。过堂(吃饭)前大家则双手合十共念相关经文和偈子,其目的就在于供养十方众生和提醒自己此食来之不易,因而饭菜都不能剩下一点,要多少就得吃多少,甚至吃完之后还得倒上些许水来把碗中油渣涮干净喝下去。正如佛经所言:“施主一粒米,重过须弥山”。其实这些精神完全值得我们在世俗生活中借鉴和学习。
除了行脚(旅行)、上课、用斋其实最令我享受的还是晚上诸师兄弟回到寮房(寝室)共坐在一起互相讨论,相互辩驳、共谈心得,学习氛围非常之浓。在这里,无论是平日里的领导、老板还是教授、学生大家都几个几个地平等的坐在一起,不分你我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若是平时我也根本没有这种机会和众名牌大学的老师同学坐在一起用思想交换着思想。时而山大姚老师用他学者般的睿智回答着我们的每一个问题,时而静轩以理科思维的缜密和质疑层层逼问,时而陈鹏爽朗地滔滔不绝,时而冬青、肇光谦虚地讨论、聆听,也时而叶臣和小胖逗个趣,我和程岩讨论着巴萨皇马......总之,大家你言我语几乎没有往日的闲言碎语,都是在用思想碰撞着思想,用知识交换着知识。可能我的想法你不同意,但你的观点我也不会完全反对,继而大家共同研讨。有时辩得不可开交,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心里都是高兴着的,因为每天都在进步。其实真正的学习不仅要一心只读圣贤书,更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缘·空
\
五台山观落日
当产生的一刻就注定了它消失的那天。一个礼拜弹指挥过。大家在这短暂的几日里相见恨晚,如同亲兄弟般凝聚了浓厚的兄弟之情,师徒之间也更是情谊深厚。
此次五台之行,揽了名山,学了佛法,访了古寺,见了祥云,识了大师,结了诤友......总之,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效果。殊胜!殊胜!
临走的时候河南老乡义培法师对我说:“竹林寺是咱们共同的家,在外面混得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回家看看。”当时我看了看师父,他眼眶也早已湿润。出家人四大皆空,四海为家,但他们也和我们有着一些相同的情愫,这大概即是所谓的慈悲吧。佛门常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如同寻兔角”。所谓看似深妙的道理细来想想谈论的也无非是生活中所面对的最基本最普通最终极的问题。有人说佛教是迷信,其实这世上有两种迷信:一种是在你没有明白清楚的时候就全盘接受,另一种是在你没有明白清楚的时候就全盘否定。
如果这辈子我能活到100岁,现在我已经活了1/5;如果能活到80岁,已经活了1/4;如果能活到60岁,已经活了1/3……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本都应有个信仰,这信仰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不管信仰什么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更加幸福地活着!
坐着南下的列车我又回到了家乡。短短十日的生活,不可能把我从凡夫一下子变成圣贤,但我对人生对佛法有了更新的理解和感悟。走出了第一步,有就比无强......
你是凡夫?对,其实我就是凡夫。你是觉者?对,其实你我本是觉者......  
颠倒迷离云梦里,贪嗔痴慢又轮回。达真本源如来藏,云开慧日妙吉祥!
——后记      
(本文作者系第九届五台山“清凉之旅”夏令营营员刘泽鸣)  

2014 五台山佛教协会

晋ICP备14005504号

© 2014-2016 五台山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dmin@wtsfjx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