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般若海
  • 发布日期:2014-11-28∵1
  • 作者:马书田
佛国菩萨被汉化以后,中国信徒们从中选择出了三位名气最大的,组成了“三大菩萨”,又叫“三大士”,即文殊、普贤和观音。以后地藏又加入这一行列,成为著名的“四大菩萨”。佛教盛赞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和地藏的“大愿”。四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称四大道场,又叫四大名山。
大智勇双全文殊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佛说文殊陀罗尼经》称:佛祖灭度以后,在南赡部洲大震那国(指中国)有座五顶山,文殊游行到此,就住在这里为众生说法。《华严经》也说,东方有座清凉山(指五台山),文殊菩萨住在这里,常给一万弟子演说佛法。五台山被当作文殊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五李渊起兵太原而得天下,建立唐王朝后,李渊主原府境内的五台山看成“龙兴之地”,便大修五台寺庙。唐代五台山最兴盛时,有佛寺360多座,僧尼逾万人。
文殊是外来语,全称文殊师利,这是梵言语的译音,意思是“妙德”、“妙吉祥”。文殊在一般寺庙里通常作为佛祖的左胁侍,专管智慧,表“大乔”,与管理德表“大行”的右胁侍普贤,并列在佛的两旁,其塑像大多非男非女相,但更多女性。,唐以前的不少文殊菩萨与普贤一样,唇上常画有蝌蚪形小胡子,颇似美丈夫。宋代以后,小胡子消失,面容更加秀丽,腰枝窈窕,又趋于中国美妇人模样。文殊的坐骑是一头青狮,表示智慧威猛;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
\
密宗的文殊造型,顶结五髻,以表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之五智,又表童子天真之意。故文殊又叫“文殊师利童子”,五台山的五座主峰峰顶也被人说成是文殊五髻的象征。
对文殊的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经书说他本是佛,因帮助释迦佛教化众生,暂时显化菩萨身,当了佛祖的胁侍;有的佛经说他是众佛之父母;还有的说他是释迦的祖师;《文殊师利涅槃经》则说他是释迦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一个婆罗门贵族家中的公子哥,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尊为众菩萨之首。
最后一种说法最为流行,但其“菩萨之首”的崇高地位,实际上被后来的观世音所取代,他在世俗中的影响远不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五台山中众多庙宇中皆有文殊造像,但最著名的要属台怀镇南境的殊像寺,此寺因供奉文殊巨像而行名。寺内主殿文殊阁为五台山中第一大殿,阁内文殊像也称得上五台第一大像。像高达2丈8尺,塑于500年前的明代弘治年间。文殊端坐在狮背上,两耳垂腮,双目平视,双手微举,神情安祥庄重。雄狮四蹄登地,昂首竖耳,贲张跃动。文殊佛龛背面有横三世佛即药师、释迦和弥陀造像,两侧为悬塑五百罗汉。全部塑像皆为明造,十分珍贵。
\
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向山巅有座填充庙叫黛螺顶,寺内正殿供有五尊神态各异、造型不同的文殊像,这是将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不同形象的文殊合塑于此。僧侣、香客们来五台朝拜文殊,如能遍登五台顶的,叫“大朝台”;如只到黛螺顶膜拜,也可作为代朝五台顶,省了不少路,叫“小朝台”。所以俗话说:“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
\
文殊雕像中,还有一种奇特的千手千臂千钵文殊菩萨,这是一种密宗造像。敦煌莫高窟中,即有几尊千手千钵文殊像,而最负盛名的此类造像,当属山西太原崇善寺大悲殿内的一尊。
崇善寺内有三尊8米多高的主神,为明初塑像。正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左为普贤菩萨,右侧即为千手千钵文殊菩萨。文殊像正面有三头六臂,身后由一圈圈手臂组成的相轮,多达千只以上。更绝的是在每只手中都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位小小的释迦佛,所以此像又称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
\
据佛经讲,这种形象是大圣曼殊室利菩萨(即文殊)的变相之一,具有同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一样的特定象征意义,也可以同佛一样当作主尊供养起来。他还被说成是毗卢遮那佛的先师。供奉这种神像,据称能使一切有情众生“得令富贵,果报圆满”。(文:马书田)

相关阅读

2014 五台山佛教协会

晋ICP备14005504号

© 2014-2016 五台山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dmin@wtsfjxh.org